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

觀音三十載

講師:潘忠政老師
社區營造~社會運動

  從今天的講述過程中,我看見了觀音鄉的美麗與哀愁,過去的生氣蓬勃比之現在的生態死寂,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樂見,也難怪潘老師要花數十載搶救了。以前曾經參加過環境資訊協會辦的淨灘活動,我們一開始就被告誡絕對不要想把垃圾撿完,因為實在太多了!那天,我們撿了垃圾之後還做了分類與追蹤,專員告訴我們垃圾來源的其中一種就是屬於蓋在海邊的垃圾場。回想起來盜採砂石進而垃圾回填的惡性循環簡直是沒道理,汙染土地又疏於做垃圾處理任其漂流四海破壞其他土地,賠了夫人又折兵實在不值,其中原因又看見垃圾場的成本過高導致不願意處理...
  美好的天然資源並不是屬於誰的,大家共用、共享之,而工廠財團進駐後欲蓋彌彰地排放毒物給我們最溫柔婉約的土地,只因為在算錢的時候可以多拿一點,經濟學雖然告訴我們怎麼算錢,但它不能只當作算錢的工具而與土地社會切割,藻礁、濕地、沙岸...都是我們珍貴的人文資產,如果只當做免費的成本,很快地這些東西就沒了。今天潘老師帶來他在地三十載如此深度的視角,相較看見台灣雖然比不了高度與廣度,但是有趣的海岸生態也絕不遜色,而同樣的問題還是要問,關於人類與土地;經濟開發、生活便利與環境共生、自然共處,當處在這一念之間的平衡點上時,我們的抉擇是什麼?一日之所需,百工斯為備,以前我們都是經濟發展的受惠者,或許沒資格責怪,但當今日有一群人開始要為環境土地發聲時,我們可以選擇,選擇支持,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是可以做決定的主人。

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

能源未來

講師:汗得學社-胡湘玲
  在現代核能危機的處境下,我們需要考慮沒有核能之後的世界要怎麼過,而不是得過且過,目前台灣能源九成以上都仰賴進口,替代能源又未成氣候,此時期待著哪天科學家把能源轉換率調高以全面代替,根本是天方夜譚。而這次胡湘玲博士提出來的再生能源MIX則是基於現有的再生能源模式加以合作利用,彼此分享優點、承擔缺點,讓效能跟風險都落在可以生活的範圍,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科技的改革,而是使用者的變革。除此之外能源節流也是很重要的,房子建材的選用以及生活習慣的調整都是節省能源的好方法。
  最後,演講當中除了介紹能源之外還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,我們使用再生能源還有節省能源,不僅僅可以做到永續能源,同時也增加經濟來源,有效率的使用再生能源,若有餘額再賣回電力公司,做好事又能賺錢何樂而不為,這種算能源當作算錢的想法應該能帶動大部分的人來加入使用,此時在一起動員來蓋手做的房子。